前言
潛水了好一陣子,看完一部篇幅比較長的小說,順便當作休息。之前的高密度更新實在是太累,所以不得不放鬆一段時間。
有鑑於此,日後更新的頻率可能會保持三四天一更,間隔比之前長一點,但希望文章的品質能有所提升。始終這個網站剛起步,我寧願放慢節奏,也不想半途而廢。請各位多多包涵,繼續支持。
本文主要是一些個人感想與心得,內容含有適量劇透。如果您對本作有興趣,並且未曾觀看,建議先觀賞一遍再回來。
作品簡介
《末世之深淵召喚師》是一部由涼心未暖所創作的末世科幻小說,於2017年開始連載,現已完結。
故事講述末世降臨,除了帶來災難,更開啟了大量的空間裂縫,前所未見的怪物屠殺人類,人類再也不是地球上的霸主。男主角陳鋒掙扎求存十多年,最終也逃離不了死亡的魔掌,但他醒來後卻發現,自己竟然回到末日前夕。
重生一次的陳鋒,憑著前世的記憶和經驗,往往未雨綢繆,不斷掠奪天之驕子的氣運,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勢力。迎來第二人生的他,告訴自己,所有擋在面前的敵人,只有兩種選擇——臣服,或死亡。
《末世之深淵召喚師》線上看
(請注意,以上連結有可能失效)
個人感想與心得
由獨特走向平庸
絕大多數重生的作品,都是主角利用前世的經驗,在故事前期獲取了難以想像的好處,例如獨一無二的武器、趨吉避凶的能力、潛力極大的同伴,從而領先別人。
不過本作卻反其道而行,男主角雖然很早就遇到一些天之驕子,某些更是日後的一方霸主,但他並沒有招攬全部人,而是毫不猶豫殺掉當中大部分,以此來掠奪他們的機遇。
這種反套路和殺伐果斷的處事風格,正是故事前期最吸引我的地方。
除此之外,本作很好地結合了末日與重生的特點。
末世就像是一個大染缸,倖存者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其影響,漸漸忘掉最初的自己,喪失人性。
末世帶給人們最大的改變,從來就不是外在的環境,而是內心的黑暗。可是大量末世重生小說都沒有著重描繪主角性格上的轉變,重生後的他們依然保留着人性的光輝,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,對人性的陰暗沒有絲毫的覺悟,從而做出許多聖母般的行為。
反觀本作,故事第一章便已經讓我感到相當驚豔。男主角點明了重生最大的收穫,並不是任何的戰鬥技巧,也不是什麼重寶之地,而是省略了自身黑化的過程。
這使得他比別人更早認識到這個新世界的本質,他謹慎多疑的性格也是由此而來,如此鮮明的性格,不止在故事中幫助他渡過許多難關,也在故事外,讓這角色在同類小說中脫穎而出。
以上這些都是本作的特色,以及主角的人格魅力,但是作者後續的處理則未如理想,可以說,是很大程度扼殺掉它們。
他希望男主角能隨着劇情的發展而轉變性格,於是男主角慢慢從黑暗走回光明。不單漸漸相信身邊的人,並且凡事都會為了大眾著想,有時候甚至會放棄自身利益,像《極限恐懼》的男主角那麼傻X,常常捨己為人。
但我卻覺得這是本作走向平庸的第一步,試問主角的性格如果不再那麼的突出,他與其他小說又有什麼分別呢?
長篇大論的介紹
本作的末世不只帶來喪屍和變異生物,更是開啟了空間裂縫,令地球與許多次元連接在一起。故事因此出現林林總總的異次元生物,基本上每過幾章便有新的生物登場。作者也不是簡單兩三句就介紹完畢,而是詳細地描繪它們的外形、習性,以及生活環境。
這設定對於作者的創意是一大考驗,不過作者也沒有勉強自己,除了自己創作的生物外,更是參考了不少知名作品,像是電影《魔蟲口入》、《魔戒》和《異形》,漫畫《寄生獸》和《海賊王》,以及遊戲《龍與地下城》。故事偶爾也會出現像是機械暴龍獸的生物,讀者們完全能感受到作者的惡趣味。
這種情況在我閱讀前面幾百章的時候,其實還覺得挺有趣。作品加入了無限流的元素,在看到熟悉的角色出場時,也同時增加了一份親切感。
可是到了中後期,一而再,再而三的做法令我懷疑作者有湊字數之嫌。讀者不難發現有時候一整章都是在介紹某種生物,絲毫沒有推進劇情。
而且該生物如果在後續出現時,作者更會不厭其煩地再介紹它一遍,可離譜的是,這些很明顯是將同一段文字複製貼上,顯得相當敷衍。比起小說,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在瀏覽一本怪物圖鑑,而且還是從網絡上直接轉發過來的。
我覺得作者可以將這類冗長的介紹融入到劇情當中,藉此減少沉悶感和資訊性,例如不要一開始就將生物的資訊全都告訴讀者,而是隨着男主角慢慢的接觸和觀察,一點點揭開它的特點,整體的呈現效果應該會更好。
如此一來,讀者的閱讀體驗絕對能上升一個層次。不然每當出現一種新的生物,便用一大篇的文字來介紹,這固然令讀者對其有更深的了解,但也難免會讓我們閱讀時出戲,難以投入到故事當中。
發揮並展示獨特之處
以末世作題材的作品多如繁星,如果不想淪為平庸,想引起讀者的注意,那便需要塑造並突出自己的獨特之處。
對本作而言,深淵和召喚師,則是它與眾不同的兩大特點。
首先,男主角的能力其實是溝通深淵,一個包含無數位面,充滿混亂與邪惡的地方。當他施展能力時,都需要獻祭血肉,然後等待深淵中的生物與他訂下契約,所以男主角在很長一段時間裏,都不能夠決定自己召喚什麼生物。
這樣的設定使得它與一般召喚流小說不同,多了點隨機性,因此稱呼這能力為「抽獎」可能會更合適。而讀者們看着男主角如何靈活運用這些風格各異的生物,變得愈來愈強大,也是本作的看點之一。
由於男主角和深淵有着莫名的連繫,因此他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一切相關的資訊。當他召喚出生物時,除了會介紹其生態,更會仔細描述深淵的情況,間接帶出其環境和特色。於是愈往後,讀者對於深淵的了解就更深刻,進而塑造出一個極為真實的世界。
但如果你以為深淵只是男主角單純用作召喚的地方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隨着男主角逐漸強大,他甚至可以建立起一個穩定的通道,連結地球和深淵兩地。
他不止親身到深淵中冒險,更是抓取大量的低等生物,並奴役它們,為自己勢力的建設添磚加瓦。由此可見,深淵不只是一個空洞的名字,正好相反,它對故事有着重大的意義,對劇情發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另外,本作花了不少的筆墨講述男主角是如何培育、調教、指揮,甚至是利用召喚生物,算是方方面面都有所涉獵,讓讀者知道一名召喚師究竟是怎樣戰鬥,與一般的戰士又有什麼不同之處。
但也不要覺得本作就是俗套的召喚流,因為它其實從一個新角度演繹了召喚師這個職業。
讀者往往會覺得召喚師與召喚生物是一損俱損,一榮俱榮,雙方之間也理應有着深厚的感情。但本作卻打破了這種印象,因為男主角有自己一套的價值觀,他認為所有召喚生物都只是自己的工具,因此它們一旦失去了價值,便會毫不猶豫地將它們拋棄。
雖然描繪的手法不算高明,不過巨大的差別,也讓本作營造出一種既殘忍又現實的氛圍。
可惜的是,在故事大後期,這兩大特點好像都被作者遺忘似的。我之所以這樣覺得,其一,是因為深淵的存在感漸漸變得薄弱。
除了一些被反覆提及的介紹外,劇情並沒有更深入地描繪深淵不同的位面,也沒有探討它的來歷和意義,作者的止步不前,給了我一種後繼無力的感覺,顯得前面塑造的世界觀不再真實,只是泛泛而談,流於表面,在畫大餅。
其二,召喚師的作用也同樣減少。劇情中,男主角認為召喚師孱弱的身體是一大缺陷,所以他在早期便利用血祭來獲得了惡魔的血脈,使他成為了真正的惡魔,能夠不借助召喚生物,單憑一己之力斬殺敵人。
這設定本來是好的,男主角親自投身於戰鬥,讓讀者不會覺得他是佈景板。但是,作者明顯把握不好當中的平衡,後期的戰鬥,十有八九都用「磨礪自身」作理由,令戰鬥成為男主角的獨腳戲,根本不需要召喚師的能力,而且召喚生物也幾乎沒有出場的機會。
所以不得不說,是作者自己捨棄了本作的獨特與魅力,令兩個本來可以發光發亮的特點,最終石沈大海。
單調的打鬥
雖然我的確很欣賞作者描繪的末世氛圍,以及人性的正反兩面,但是打鬥方面卻實在是不敢恭維,明顯感覺到這是作者的弱項。
就戰鬥的長度而言,因為男主角主張的是盡快解決戰鬥,能動手就不開口,絕對不會留給敵人一絲機會。結果一開始便用盡全力,不是放出所有的召喚生物,便是爆發自身最大的力量。
從頭到尾,大大小小的戰鬥都不會拖泥帶水,往往兩三章就結束。因此戰鬥也稱不上是細緻或精彩,雙方不會打得有來有往,很多時候敵人的底牌還未來得及使用,就已經被男主角滅掉。
我舉一個例子,男主角所建立的勢力「秩序」聯繫到了一個陌生的勢力「白銀城」。而因為雙方的規模相若,於是開始展開合作。但隨着雙方的矛盾加劇,兩個勢力的首領都希望吞併對方,故此大戰一觸即發。
原本以為,作者用了將近一百多章來講述兩個勢力的來往,借此鋪墊這場大戰,結果應該會相當精彩才對。但未想到,最後竟然草草了事。
不論是對方表面上的首領,還是背後的幕後黑手,都只是曇花一現,男主角兩三招便輕鬆解決掉他們,戲份加起來也不到兩章,顯得雷聲大雨點小,簡直是辜負了讀者們的期待。
此外,戰鬥的技巧和手段也有退化的現象。到了後期,隨着角色們的境界愈來愈高,許多的計謀與巧思也不再管用,戰鬥也變成了純粹的力量比拼,演化為簡單直接的拳打腳踢。
尤其是男主角開始接觸到世界最高等的存在「神袛」後,問題更為嚴重,因為衪們一瞪眼,一揮手,戰鬥就很快結束。雖然作者美曰其名是「反璞歸真」和「一力降十會」,但也不足以掩蓋戰鬥單調乏味的事實。
究竟誰強誰弱?
說到打鬥,那必須提及本作的等級劃分和力量體系。
在我看來,作者對於兩者的設定都十分模糊混亂,由始至終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,讀者根本判斷不到角色的強弱。
先不論七大境界根本滿足不了故事的需求,作者在故事最初便將這些境界設定為一道道巨大的鴻溝,基本來說,上一個位階的存在是碾壓下面所有人的。
但是故事從頭到尾都沒有展現出這一點,男主角在抵抗蟲潮的時候,便出動所有的召喚生物,斬殺了高一個位階的蟲皇。而在後續,類似的情況也常常發生,有時候是以弱勝強,有時候則是平分秋色。
因此,所謂的等級只是口頭上的稱呼而已,沒有參考性可言。
除此之外,晉級的機制也顯得不清不楚。
雖然每級劃分為三個階段,包括初入、穩定,和巔峰,但作者從來沒有提過如何提升位階,可以是頓悟,可以是吞噬,可以是神賜,也可以是獻祭,方法五花八門,沒有一個共同的衡量準則,像是力量的大小,法則的掌握,又或者是潛能的開發。
以上帶來的結果,便是作者想誰升級就升級,想誰贏就贏,好像一切都看他的心情,讓人看得一頭霧水。
沒有明確的記憶點
一部成功的作品,理應要讓受眾覺得深刻,最好是隔了許久也能夠回憶起當中某些情節或重點,像是知名的小白文《鬥羅大陸》和《鬥破蒼穹》,雖然它們通俗的文筆經常被人詬病,但無可否認的是,任何看過的人,都會對唐三復活小舞,蕭炎收集異火這些情節留有一定的印象。
不過,我在本作中並沒有找到類似的地方。
男主角的性格本身雖然是有一定的特色,但也不足以讓讀者有深刻的印象,唯一拿得出手的,則是他的召喚能力。可是一覽眾多的召喚生物,不論是劣魔、芙拉、焚炎魔,通通都沒有任何刻骨銘心的情節,或者極為獨特的特徵讓人記得它們。
最終,整部小說都沒有一個絕大部份讀者會認同的記憶點,而這也是我覺得本作的敗筆之一,體現出了作者的塑造能力仍然有待提升。
影響作品的外在因素
我原先很懷疑本作是不是出自於不同人的手,因為很難解釋為什麼故事寫到最後一兩百章,前後的風格與質素都有明顯的差異?前面明明是糧草,偶爾更是仙草級別,但後面竟然變得有毒?
於是我查尋了一番,而根據發佈網站上的資訊,發現本作後期的更新頻率極低,要知道網絡小說本身就是一種更新迅速而且頻繁的媒體,但現在的情況卻是一星期一更,甚至更久。
因此問題便接踵而來,創作的間隔變久,作者難免會忘掉前面所鋪墊的一切,包括伏筆、劇情、設定等等。故此,伏筆不了了之、配角的名字出錯、發生一些超時空的事情,也不足為奇。
加上不頻繁的更新,會使得大量的讀者流失。
因為比起這些不定期更新的作品,他們有更多更好的選擇。久而久之,作者也很容易喪失了創作的動力,以致於馬虎對待作品,保持着得過且過的心態,令最後的成品錯漏百出。
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,讓一部好的作品,走到了一個萬劫不復的地步。
為什麼爛尾?
我是真的覺得很遺憾,一開始閱讀本作時,我是被它的反套路所深深吸引。男主角整合勢力時的心狠手辣,也是我繼續閱讀的動力。
我原本還十分期待男主角會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,讓他成為一個成功的接班人。我更是期待着徐紅妝重傷醒來後,她與男主角會如何面對這段感情。可是一切都隨着作品的爛尾而消失了。
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接觸爛尾的作品,但我很想問這些作者,為什麼你們不能尊重一下自己的作品?為什麼不可以讓它善始善終?為什麼要讓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?你們不替讀者著想,也當作是為自己負責,這可是你們所創作的作品呢。
看了幾年小說,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,每次看到一部小說爛尾或者太監,除了感到遺憾,還有一份難以闡述的痛心,唉…
總結
總的來說,《末世之深淵召喚師》是一部勉強可讀的小說。
它有一個很好的開首,一個不錯的後續,但迎來了一個不堪入目的結尾。我覺得轉折點應該是男主角突破傳奇境界,在那之後,一切便急轉直下。
以上是我個人的分享,希望你會對這部作品有更深的了解。如果你有任何想法,不妨留言或者直接聯絡我,大家一起分享交流。